联系电话

白沙罗丛岩道长告诉您:什么是道教的斋戒?

来自:白石山三清观 发表日期:2019-12-16

广西桂平市白沙罗丛岩道观


      在古代,祭祀是国家大事。古人在祭祀前,必须清洁身心,戒慎行为,诚敬乃事,方能感神灵,达到祭祀的感应。


     周朝,斋和祭祀已有密切关联。武王病,周公袚斋祷告,武王得以病愈(《史记周本纪》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祭祀前整洁身心之事,称为“斋”,即斋戒。

      孔子曾告诫弟子们:对斋、战、疾三事,要慎重对待,不可轻忽。孔子对斋非常重视,《论语》中说:孔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斋是对神、鬼(逝者)表敬意之举,其形式有:沐浴,不食荤菜、肉腥、饮酒等,还要服洁净衣服、不沾房事。这种外在形式的斋戒,仅只是祭祀之斋。


更重要的是“心斋”,心斋要求人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


      早期道教所言斋戒,多指祭祀前的斋戒。认为学道修真不持斋,犹如无烛夜行,不能与神感通。道教依“斋戒以告鬼神”忏罪祈福,修成多种斋仪,称为“斋法”。


      “斋法”据《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斋戒》云:斋者齐也,齐整三业。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其法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可积德解愆;二节食斋,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即疏瀹其心,除嗜欲,澡雪精神去秽累,培击其智绝思虑。盖所以无思无虑则专道,无嗜无欲则乐道,无秽无累则合道。

微信图片_20191216090613.jpg

      道教依其义演成多种斋法仪范,为人祈福禳灾,解冤拔罪,保命延生。


      祭祀前的洁诚、修持,诵经必斋,书符必斋,受经致真必斋等等,皆先斋而后行。

(志心顶礼-大罗三清三境天尊)

贵港市道教协会
桂平市道教协会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