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疫情期间,居家静修有益身心健康

来自:白石山三清观 发表日期:2020-02-16

疫情期间,居家静修有益身心健康

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颖川道人——陈应伟

1581816172145834.jpg

举国上下,同舟共济;

响应号召,居家静守。

减少聚集,阻断传播;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生命的健康,首先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情绪,在道教的修养来说就是个人的心性。通过修持修炼以达到心和、神安,则有益于心身健康。
静则可以使人心和,静则可以使人神安,静则可以使人恬淡虚明。
道书《七部语要》说:神静而心和,心和而神全。一个人若能做到恬淡、虚静,在道德水准上就达到了一种高度,生活得自然平和,不会被外因所扰,不论生活环境如何,都不会忧思困苦。要想生活自由自在,首先要有一颗自在的心,要想心灵从容淡定,首先要有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即使处于一个功利的环境,不得不为生存逐利,也不能为了名利抛弃自身品德。要加深修为,让内在的宁静抵御外在的诱惑,一个内心淡定的人,往往可以看穿表面的浮华,直接看到本质,因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11.jpg

庄子也曾说过,恬淡,寂静,无为,虚静,是天地的根本、道德的本质,圣人安静无为则平易,平易而后能恬静淡泊,忧患邪气便不会入侵,也因此才能道德完备而不会神亏气损。惟其如此,他才没有灾害,没有物累。生时无心,浮游于世,死时像休息般静寂,没有思虑,没有预谋,光亮而不显耀,诚信而不必事先约定,睡时不会做梦,醒时没有忧愁,终日神清气爽,灵魂从不疲惫,纯净而不混杂,专一而不变动,淡泊无为以顺应自然,才是养神护气的至道。
静则可以帮助疗疾。道教认为,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守,心灭则神活。要在一个“神”字,“神”在则形健,也就是人们形容一个人健康总是说真精神。所以在古代有一个叫郭伯康的人遇到一位仙翁传授他保身卫生之术就告诫他说:“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对此,陈撄宁先生也说:人们身体上原有天然抗病的力量,但因身体衰弱或遇到其它障碍,致使抗病力量发挥不出来。静功即是帮助他消除障碍、恢复自己本能,把原有的力量发挥出来,病就可望逐渐向愈。

1581816198135644.jpg

达于至道,必须有一颗清静之心,也就是我们常引以为鉴的一句话:“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守住心灵的宁静,等于守住内心的真善美、积极乐观的阵地。《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说,“恬淡为上”,在烦乱的时代我们不妨多倡导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