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疫情面前,更需要三种心态

来自:白石山三清观 发表日期:2020-03-01

疫情面前,更需要三种心态

广西

     新冠肺炎来势之凶猛,传播速度之快,令人触目惊心。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抗疫的当下,病例还不断的攀升。疫情不仅仅考验的是医疗技术和整个民族的责任,更考验的是人心,的确到了每个人扪心自问,深度思考的时候了。

    老老实实的听话,在家待着,不聚会,不恐慌,不人云亦云,这就是厚道。保护好自己,不添乱,就是善良。做到这些不是简单的口号,需要身体力行,需要挖掘心中的良知,更需要三种心态


静下来,一切都会好

1583028331251735.jpg

    专家说,抵抗病毒的最好方法是免疫力。那么怎么提高免疫力?除了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有一个心平气和,保持宁静的心态。

    其实说起过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以前叫过年,现在叫放假。过节慢慢变成了仪式。

     我们举杯庆祝不是因为团圆,拜访亲人不是因为想念,放鞭放炮不是因为喜庆,笑逐颜开不是真的来自内心的幸福。那些生活中的困顿,工作中的压力,藏在心中的坏情绪时常还煎熬着我们。

     韩红在微博上说的那段话特别好:“危机中,人都容易焦虑混乱,可贵的是临危不乱。让我们冷静下来,保护自己、理解他人。”

      是的,平静下来,你就会睿智不糊涂;平静下来,你就会慈悲不胡来;平静下来,你就会自律有底线。

      面对病毒肆虐,平静下来,我们才能更理智的渡过难关,一切都会变好。


身心健康,是打败疫情最好的良方

     契诃夫说:如果各人打扫自家门前,整条街道就干净。

     如果每个人在疫情面前,戴好口罩,勤洗手,不去扎堆人群,有接触史的自动隔离,都按照专家所说的意见好好落实,那么疫情失去猖獗的市场。

     保持身心健康,就是在为抗击疫情尽责。如果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思想纯洁,不信谣不传谣,那么人定胜天的局面就会指日可待。

    钟南山院士提醒大家:讲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发现了,就隔离!我们需要重视防护,但也不必恐慌。

     坚守一颗纯粹思想和干净灵魂的人,不管是疫情,还是其它突发事件,总会让你在关键的时候充满信心,绝不会茫然失措,焦头烂额。好好宅在家里,不要成为他人的负担,不要让前线的人前功尽弃。

     利用宅在家这段时间,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琢磨一下自己生活方式,思考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对万物生命的态度。这也是一次历练,一次难得的成长契机


有一种平安,叫敬畏

    曾国藩将自己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归为一句话:“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这次新冠病毒感染,正是人类滥吃滥杀野生动物,才造成了这些大灾祸。人类对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是灾难的源头。没有敬畏之心就看不到潜在危险,没有敬畏之心,就难以自律,甚至会贪得无厌。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不作孽,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一个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敬畏之心,必将接受灾难的洗礼。

    敬畏之心,是责任心,是对疫情最起码的态度。

    心存敬畏,才有了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

    心存敬畏,才会有一批批医疗队伍、一批批医疗物资星夜驰援武汉。

    心存敬畏,我们才会有未雨绸缪的魄力,才不会让那些逆行者前功尽弃。

    病毒爆发,专家一再呼吁,尽量减少走亲访友,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可是在广东累积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中,居然有13起是因为家庭聚集。天灾人祸面前,还有的人如此轻慢,真是太可怕了!

    人生最大的福气,不过是平安健康地活着。或许只有经历过灾难,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希望所有的失去和离别,都是虚惊一场;所遇的天灾人祸,都能劫后余生。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