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
2025-08-13【祝贺】2025第五届“道教养生辟谷班”在白石山三清观圆满举办
2025-08-13【问道心得】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2025-08-122025年第五届辟谷养生班开展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活动
2025-08-12桂平市道教协会举办“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网络书画展(一)
2024-10-01修行感悟:人心如宽,事事皆美好!
2024-04-18道教八大神咒之一,威力最强!
2024-04-01广西贵港市道教协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
2024-03-21《黄帝内经》五大春季养生智慧:成吉人,养天相!
2022-03-16重人贵生、天人合一:谈道教养生的三条原则!
2022-02-23【问道白石山】 今日腊八,为何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2022-01-10今日冬至丨恭贺玉清圣境元始天尊降诞之辰,(附道医养生)
2021-12-21风水学:如何运用风水养好你家中的“鱼”?
2021-10-30办公室风水布局的六大禁忌!
2021-10-05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最全面)
2021-07-31如何用风水去调整运势
2021-07-30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三宇道人————梁宇林
我们知道,“春暖、夏暑、秋燥、冬寒”是每个季节不同的气候标签。“燥”是秋令的主气,一般分为“凉燥”和“温燥”。“凉燥”多见于深秋之时,“温燥”多见于初秋之时。当燥邪入侵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声音沙哑、皮肤干燥、鼻敏感等。 如今恰逢秋季,咳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咳嗽都与肺相关。故曰:“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那么,生活中,我们如何调养自己的肺呢?别着急,看完下文你就知道了。 唐初政治家魏征十分孝顺,母亲患咳喘病多年,虽四处求医,但效果甚微。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仔细望、闻、问、切后,开一处方,有川贝母、杏仁、陈皮等药,可老夫人却因药汁太苦而不肯服用。第二天,老夫人说她想吃梨。魏征立即派人买回来,并将梨削去皮、切成小块送给老夫人,可老夫人因牙齿多已脱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后就不吃了。 魏征心想,那就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让老夫人喝吧!没想到,老夫人对梨汁非常喜欢,魏征便在煎煮梨汁时顺手将按御医处方煎的药汁倒进了梨汤中一起煎煮,药汁因熬的时间过长而成了糖块。这糖块酥酥的,入口即化,又香又甜,老夫人很喜欢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夫人这样吃了近半个月,不但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喘病也好了。魏征用药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这个方子很快传开了。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步衍化成了川贝雪梨膏、川贝清肺糖浆等物。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若久咳阴虚肺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生地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用料:生地黄6g,熟地黄9g,麦冬4.5g,百合、白芍(炒)、当归、贝母、生甘草各3g,玄参、桔梗各2.4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本方源于《医方集解》。主治肺肾阴虚,咳嗽痰多,咽喉燥痛,手足心热 。 用料:粳米100g,川贝母粉5~10g,砂糖5g,白米适量煮粥。 用法:淘洗干净的粳米100g加适量砂糖煮粥,粥快熟时加入川贝母粉,煮沸。 主治:此方源于《资生录》,以温热服用,每天服两次,可做早、晚餐。适用于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我们知道,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肺、肾。而肺所处的位置是距离口鼻最近的一个器官,它最容易与外界相通,因此也最为脆弱,容易感染疾病。而燥邪就是从嘴巴、鼻子开始侵入人体而进入肺部的,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其他的并发症。 所以,肺部就像我们人体的一道闸门,只有把它养护好了,才能真正起到防治疾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