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道教的“神”“仙”是什么?关于“神仙”不能不知的三个层次

来自:白石山三清观 发表日期:2021-04-30

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神仙”概念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是指“神”与“仙”的集合体,这种理解不仅具有宏观性、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义,也符合人们对于“神仙”概念的通常理解;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指“(具有)神(通的)仙”,其彰显了“仙”的超自然的“神通”特征,从而与“仙”概念具有了内涵上的一致性;第三个层次的含义是指“不离于神(灵魂或神识)”的“仙”,其“神仙”概念的内涵最小,特指“仙”的一种类型。


      第一个层次的“神仙”概念的含义,是指“神”与“仙”的集合体,即“神仙=神+仙”。

      首先,我们来看“神”与“仙”这两个概念:原初意义的“神”是指自然神,指天地宇宙造化所生、与天地并长久的神明;而原初意义的“仙”是人通过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仙真。这两类不同的状态已经说明“神”与“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由二者组合而成的“神仙”概念应当是指“神”与“仙”的集合体。

       其次,先天尊神与后天仙真的区别,表明了“神”是独立于“仙”而存在的,因此“神仙”概念中应当包含“神”与“仙”二者。最后,“神”的存在不仅突显了道的存在的至上性,而且也为围人们积功累德,下学上达,提供了榜样。所以在道教的神仙系统中,“神仙”概念是包含着“神”与“仙”二者的。


      第二个层次的“神仙”概念的含义,是指“仙”,“神仙=仙”。这个层次的“神仙”概念较第一层次的“神仙”概念,范围会缩小一些,在内涵上有所缩减,这里的“神仙”概念侧重突显羽化登仙这一方面的内涵。首先,这一层次的“神仙”概念是以对“神”概念与“仙”概念的原初含义的明确区分,作为最根本的分析判断的基础的。


      对“神仙”概念的最初界定见于汉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他在其中指出:“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我们从班固的这个定义中不难发现,其对“神仙”概念的界定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班固所说的“神仙”要“保性命之真”;另一方面,班固所说的“神仙”要“游求于外”,强调“神仙”对于世俗世间的超越性。


      在《钟吕传道集》中,作者是将“神仙”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指概念来使用的。作者指出:“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在此,作者明确表示“神仙”是“仙”的五个等级之一,是“不离于神”的一种“仙”。

      在《宗教大辞典》中,“神仙”概念被定义为:“道教信徒所理想的一种修炼得道、超脱尘世、神通变化、长生不死之人,又称‘神人’或‘仙人’”。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神仙”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神仙”是超越性的一种存在;第二,“神仙”是通过“修炼得道”而成就的;第三,“神仙”是超越于世俗的;第四,“神仙”具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等超自然能力;第五,“神仙”在其本质上是具有这些超自然能力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从汉代到当代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神仙”概念的定义,均将“神仙”概念指向了“仙”概念,而原初意义的“神”则退隐在“神仙”概念的不明显层面了。其次,从中国古代文献的分类方式上来看,关于“神仙”与“神”的记载被明确地分属于不同类型的著作之中,或者在同一著作中被分列于不同章节之中的情况,也表明“神仙”与“神”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换言之,“神仙”不包括“神”。而如果“神仙”概念不包括“神”的话,那么这一概念所突显的是“仙”的层面了。

      在这一层次上,“神仙”概念应当被理解为“(具有)神(通的)仙”。这样一来,其不仅能够彰显出“仙”的修炼得道、长生不死、超自然能力等神通特征,而且还隐含着神与仙都归属自然大道的本源内涵。

      第三个层次的“神仙”概念的含义,是指某种具体的“仙”,或者说是“仙”的一种类型。依据《钟吕传道集》中对于“神仙”概念的界定,即表现为“神仙=(不离于神的)仙”。这个层次的“神仙”概念较第二层次的“神仙”概念,在内涵上又有所缩减,即其不仅将“神”排除在“神仙”概念的内涵之外,而且还将非“不离于神”的其他类型的“仙”也一并排除在“神仙”概念的内涵之外。当然,这里的“神”不是指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主体性的“神”,而是指“灵魂”或“神识”,这个层次的“神仙”概念内涵最小,其特指“不离于神”的“仙”。


      “神仙”概念的产生是“神”概念与“仙”概念交汇与融合的历史显现,是在这两个概念各自演化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这一方面说明了原初意义的“神”与“仙”具有本质性的区别而不可加以混淆,而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本源于大道化生的“神”与“仙”的内涵的不断在历史里开展。因此,无论“神”与“仙”具有怎样的异同之处,但是对于“人”而言,二者都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存在。相对于“人”的有限性,“神”与“仙”均被人们视为超越性的存在而被归为一类,从而产生了“神仙”概念。

      但人与先天尊神、后天仙真都是大道所化,本质上神、仙、人都有与道合真、应机教化的能力或潜能的;神仙是有道和得道的榜样,所以我们既崇大道又拜神、仙。

(志心顶礼-大罗三清三境天尊)

贵港市道教协会

桂平市道教协会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