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
2025-08-13【祝贺】2025第五届“道教养生辟谷班”在白石山三清观圆满举办
2025-08-13【问道心得】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2025-08-122025年第五届辟谷养生班开展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活动
2025-08-12桂平市道教协会举办“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网络书画展(一)
2024-10-01修行感悟:人心如宽,事事皆美好!
2024-04-18道教八大神咒之一,威力最强!
2024-04-01广西贵港市道教协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
2024-03-21《黄帝内经》五大春季养生智慧:成吉人,养天相!
2022-03-16重人贵生、天人合一:谈道教养生的三条原则!
2022-02-23【问道白石山】 今日腊八,为何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2022-01-10今日冬至丨恭贺玉清圣境元始天尊降诞之辰,(附道医养生)
2021-12-21风水学:如何运用风水养好你家中的“鱼”?
2021-10-30办公室风水布局的六大禁忌!
2021-10-05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最全面)
2021-07-31如何用风水去调整运势
2021-07-30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颖川道人-----陈应伟
通常来说,修道之士,简称道士。于宫观中修行者,称为出家人。所谓出家,即舍弃红尘,放下俗缘,入丛林之中,修悟真道。虽然出家总是被世俗之人误解,但出家修行,是正道悟真的必由之路。然而,出家也需要缘分,若尘缘未了,虽终日叫嚣发愿欲弃绝红尘遁入玄门,也未必能成为出家人。而称道士者,必定与道有缘。借此机缘,浅议道士的七种级别,望有道之人斧正。 《正统道藏正一部.道门通教必用集》录《出家因缘经》云:“道士,凡有七阶。”也就是说,道士可分为七个层次。该经出自《正一部》,所以道士的级别为天师创教时所划分,后为全教所引用。根据《出家因缘经》,道士的七种级别分别如下。
一、第一层次修道者,谓之天真或仙真,“体合自然,内外纯静。”
属最高层次的修道之士,自然无为,能保持身心纯净,虚无忘我,与道合真。更确切地说,仙真为道的化身,故道教尊奉三清道祖,其化生万物,无所不包,修为最高,已证道果,居神仙中之最高位。另外,天尊门下弟子如南极仙翁、普贤真人、赤精子等大罗金仙亦属此列。
二、第二层次的修道者,属于神仙之类,“变化不测,超离凡界。”
从《道藏》典籍记载,历史上通过潜心修行而得正果者,不乏其人。如八仙、五祖七真历代祖师等,也有不属于任何门派,但通过修行而得道成真者,如淮南王刘安、诗仙李白等,可谓真人。他们超离尘俗,或白日飞升、或坐化、或天尊接引,最终得证仙道。
三、第三层次的修道之士,属于隐逸之士,他们身怀绝技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以物累形,所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
上古时期有很多隐逸散人,皆大德之类。晋皇普谧《高士传》中曾记录了数十位不以物累形、隐形遁迹的隐士,其体道自然,不以物累,是俗人难以企及。他们通过修真炼道,有高深道行,可上天入地,属于世外高人之类。
四、第四层次的修道之士,为远离世俗之山居道士,他们“幽潜学道,仁智自安。”
他们看破红尘、放下俗缘,寻清幽之地,独善其身。他们或许也曾叱咤风云,或遭遇挫败,后弃俗归野,清心寡欲,全性葆真。若有缘问道终南,必定能在山野河畔得见隐修之人,与世无争。他们令人敬畏,因为他们能放下尘俗,不为利欲所累。也许,在纷乱的世俗之中,清修也是寻找人生终极智慧的方式。
五、第五层修道之士,为出家道士,他们“舍诸有爱,脱落嚣尘。”
他们也许曾有家有室,也曾享天伦之乐、鱼水之欢,但最终放下欢爱亲情,皈依玄门,修真悟道。我们日常所见宫观道士,日读经典,夜谈玄虚,卯时课早,申时课晚,是一群神秘的修行者。他们演绎着那神秘莫测的道教传统,道教也因为有了出家人而独放异彩。
六、第六层次修道之士,为在家修行人,也称正一派道士。
他们“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他们有家有室,但怀道教信仰,白日在宫观之中尊奉三清道祖,课诵经典,服务信众,谨言慎行,修德累功。晚课之后,即归家,除几种荤辛禁忌之外,不必全素,戒律也没有全真出家道士繁杂。
七、第七层次道士,古代天师道之祭酒,他们“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修道之外,还为信众消灾祈福、治病救难之类,心怀天下、慈心救人。此类道士信众最常见,如民间道士,专为人超阴度亡等。
《出家因缘经》中说:“所以名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念运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务,持斋礼拜,诵经烧香,奉戒修身,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惟行道业,故得天上地下、六道四生,礼拜皈敬,最为尊胜,不朝天子,不揖诸侯,作人天福田,为三界依怙。”
因而,那些真正可称为“道士”的人,不仅道心深重,品德高尚,清心寡欲,心怀众生,积功累德,自度度人。唯有如此,才不侮蔑“道士”之名。否则,虽遁入玄门尊奉三清,却不修功德、品行低下、沽名钓誉,则不仅不能得道,反而为自身招来祸殃。
(志心顶礼-大罗三清三境天尊)
贵港市道教协会
桂平市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