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
2025-08-13【祝贺】2025第五届“道教养生辟谷班”在白石山三清观圆满举办
2025-08-13【问道心得】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2025-08-122025年第五届辟谷养生班开展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活动
2025-08-12桂平市道教协会举办“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网络书画展(一)
2024-10-01修行感悟:人心如宽,事事皆美好!
2024-04-18道教八大神咒之一,威力最强!
2024-04-01广西贵港市道教协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
2024-03-21《黄帝内经》五大春季养生智慧:成吉人,养天相!
2022-03-16重人贵生、天人合一:谈道教养生的三条原则!
2022-02-23【问道白石山】 今日腊八,为何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2022-01-10今日冬至丨恭贺玉清圣境元始天尊降诞之辰,(附道医养生)
2021-12-21风水学:如何运用风水养好你家中的“鱼”?
2021-10-30办公室风水布局的六大禁忌!
2021-10-05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最全面)
2021-07-31如何用风水去调整运势
2021-07-30道教经常将“箓”与“符”并称,并将诸多以行持符法科仪的道派一并称作符箓派。刘仲宇认为,道箓是“入道者与其教团组织确立皈依隶属关系的凭证”“是得受者获得道教教团成员身份的凭证,箓上的吏兵,主要在于归其调动或护身护法,既授之后乃终生奉佩”。
授箓是要向箓生传授包括记载天官功曹牒文以及授箓凭证在内的系统的、层次分明的一整套文(本)(实)物体系。包括经、戒、符、图、契、券、印、章、版等在内的“文、物”,都是授箓内容的构成要素。授箓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同法次传授的法箓有高下之分。法次越高,授箓的内容越高妙严密。
金元全真教的授箓活动是以传统的三山符箓和宋元新符箓道派的传承与发展为孕生土壤的。自王嚞起,全真教对法箓及其作用就有明确的认知。王嚞《问多梦》诗中有行法箓可以救世济人的认识:“广行法箓频施救,便是逍遥得岸人。”但认为捉住心猿意马、识心见性是前提。行法箓以内修为前提,契合了唐宋以来法箓与丹道相融合的时代特点。
七真之中,马钰、刘处玄等曾谈及法箓。混元刘法师升化,马钰作词,赞颂其一生行持法箓、治病救人的事迹:“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箓行持。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马钰接触的这两位高功应该是符箓派的道士,而且后者还曾得到王嚞指授。
刘处玄对二十四阶太上正一盟威法箓、天心正法等传统符箓和宋元新符箓都有认识。其《赠冷七翁眷属》云:“太上符箓,二十四阶。道藏要妙,宝坛常开。天元传授,点化仙材。真修性命,伪养形骸。……”
尹志平将七真弘道法言称作“教言”,并将“教言”比作“法箓”,“教言如法箓,持之则有灵有验,不持则空言也”,旨在劝导弟子迁善远恶、精进道业、早列仙班。
全真教从创教之初就与传统和新符箓道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全真道士体认了道箓之于修道弘教的意义。就像他们借重符咒传法一样,全真道士非但不排斥法箓,而且积极推动法箓的传授。
七真时代传授法箓之集大成者当推王处一。他曾分别向马钰一系的洞真真人于善庆、丘处机一系的清和真人尹志平传授法箓。
王处一精于法箓,可能与他在投礼王嚞之前,就与传统道教有密切接触有关。多家碑传谈到,师从王嚞之前,他曾先后得到东华帝君、玄庭宫主的点化。《金莲正宗记》称,王处一七岁时曾遇东华教主,并得赐“长生久视之诀”。十四岁时,遇玄庭宫主,“摩其顶而谓之曰:汝他日必扬名于帝阙,当与玄门作大宗师”。摩顶或为授道传法之隐语。遗憾的是,诸家史籍重在彰显其归宗全真教后的弘道事迹,对其早年经历大多一笔带过。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王处一在接触全真教之前,就与传统道教有着深度接触。其精于法箓授受,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金元全真派授箓活动呈现如下一些特点:从法箓种类来说,有太上正一盟威法箓、三洞秘箓、都功法箓、神霄箓、上清箓、大洞法箓、紫虚法箓、上清三洞五雷法箓、六天如意天心法箓等多种。从法箓授受时间来看,以王处一于金章宗朝向于善庆授箓最早。自此之后,代有其人,一直延续至元代中后期,张志仙、孙德彧两位掌教是其时授箓法师的代表。其中,尤以王处一—于善庆—李道谦—孙德彧这一支传承持久。至于授箓的日期,从1241年李志常两度授箓来看,每年的授箓活动应该不止一次。从宗系来看,七真之中马钰、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五大宗系都有法箓传承。尤以王处一、丘处机贡献突出。七真弟子中,出现了以于善庆、宋德方、尹志平、李志常、范圆曦为代表的全真五大授箓法师。
从王嚞谈传法受戒、王玉阳在金章宗朝的法箓传授来看,全真派创立后不久就已明确了自身的道教身份、道士身份。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谈到了元代特别是元代中后期,符箓派和全真派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实际上,丹道派和符箓派的融摄在全真创教早期即已开始。以往主要是从各自修道特色的角度,对两大道派做一归约式的命名,实际上并不存在金元文人所说的那种不可逾越的鸿沟。
桂平市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