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太上感应篇》开示:想要趋福避祸?需要做到这3点......

来自:白石山三清观 发表日期:2022-08-14

《太上感应篇》开示:想要趋福避祸?需要做到这3点......

道教对于个体生命的最终归宿,有一个根本的目标取向,即成仙。何谓“仙”?按我的理解,“仙”就是一种最回归本原的生命状态,而这个本原就是“道”。这样的美好生活,我想每个人都十分向往。

诚然,很多方法都可作为成仙的途径。但相对适应普通民众生活的途径是《太上感应篇》指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感应篇》全文不过千余字,而对如何做到趋福避祸,则提出了种类、时间数量、奖惩三大标准。

1660446360109003.jpg

种类

《感应篇》中对可招致福祸的善恶种类作了详尽的划分。全文共提出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从治国平天下到人伦道德,从敬畏神灵到生活起居,可以说是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感应篇》中对很多琐碎的个人生活习惯都作了善恶的衡量,这也说明了道教与人民生活的紧密结合。

所以,既想成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因为善恶之事,就在一念之间!

时间和数量

宗教在教化人们行善弃恶的同时,也总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这方面,道教就显得尤为细致。翻开《太上感应篇》,有这样的一些文字: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善恶的时间和数量标准,清晰明了,跃然纸上。用具体的时间和数量来衡量善恶,实际上是为了突出一种催促人们及时通过行善弃恶来修道成仙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道教从来不是消极避世的,而是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热情、关注和责任


奖惩

《太上感应篇》开篇就进行了明确的描述: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神灵是整个道教善恶体系中的裁判官和决定者。道教提倡的人神关系,其实是一种颇具现代感的契约关系,《太上感应篇》就是用太上道君的名义来阐述这种关系,正所谓“天人感应、因果承负”

《太上感应篇》给了我们“趋福避祸”这个答案。其列举的善恶行为,实际是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我们的人生指出了一条正确道路。对于健康生活的人们来说,《太上感应篇》是提振生活信心的明灯。而对于被不良心态控制的人们来说,《太上感应篇》又是治疗心理顽疾的良方

做到劝善灭恶,个人身心的和谐才能达成,个体生命自然更有意义


任何一部道教经典都会传递一种信念,《太上感应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细化的标准,也是一份对生活的强烈关注。我们道门中人的修行,其实也是对普通生活的一种改造,使之更接近于道的标准,并要把这种无限接近于道的标准的生活向天下推广。这就是“人人皆可成仙真”的理念。我想,弘道度人,就在于此!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