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如何做到人间真修行

来自:白石山三清观 发表日期:2023-07-09

如何做到人间真修行

谈及修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人,我们应该在世间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历史上,许多圣贤和祖师为了帮助人们成为有修养的人,撰写了大量的经籍来规范行为、提升精神品质。

修行的核心在于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为。修之于内,行之于外,行是修的实践和验证。今天我们主要谈论的是道门修行。
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安心、安身地追求道和修行。要做好修行并不容易,需要信仰、寻找门径、入门并皈依“道、经、师”三宝,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和玄中大法师。
一、什么是真皈依、心皈依、神皈依
修道的核心在于清静,《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指出,“清静”二字直指人心。人心被贪、嗔、痴等障迷,使心生烦恼,情随事迁。因此,我们要好好领悟“清静”的深刻含义。
,万念顿息,心念安稳如泰山崩于前而不惧惊;诸念不起,水乳交融,不起波澜。正阳帝君诗曰:可叹苍生错认心,常将血肉当黄庭。三途堕落无春夏,九界升迁少信音。便向仙街万罪籍,遂从道路脱寒阴。吉凶两岸无差错,善士高升恶士沉。”告诫后人去凡心、守道心。
二、什么是道心



道心无情无欲,无形无象。唯有除去凡心,存道心,才能摒除七情六欲。《灵宝五经提纲》中说:“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因此,我们要常佩慧剑,除去心魔,走得更深更远。
《清静经》曰:“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心好静,但时常被外物牵缠,像顽劣的猿猴和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凡心紊乱,干扰人的元神,使人如行尸走肉,堕入轮回辗转之中。只有将元神合于元气、元气存于元精,才能与道合真、与德合其行。
朝真发愿忏悔文》:“遂至报对,升沉轮回;辗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
修行到一定层次后,要持之以恒,行常人不能行之事,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放下心中执念,舍弃假我,炼就真我,使真我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万不可认假为真,而把真我丢失。祖师慈悲垂悯后辈我等,早时醒悟、早觉人生、早活道心,免遭三涂五苦之罪,跳出轮回五苦之门。
三、如何修得真我
真我即人之本性,自然清静无为。心灵如仓库,积善藏污秽。蒙蔽心灵的执障会污染心地,使真性难以寻觅。
人生如一面镜子,初生时光灵无相。后天添加花草鱼虫、技巧诡术等蒙蔽物,只有洗净心灵才能回归光明,照见真性。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觉悟,在家修行人有在家修行人的本分。清心寡欲、尊道贵德、斋戒为津梁、善德为舟车,端正收敛心地,挽回心灵,引发自性的“清净光明”。
《生天得道真经》中说:“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于正念中”,是在教我们如何修行。斋戒是戒律和戒心的结合,道协推动一系列活动弘扬道家思想,培养人才。戒律即是道,守住心地护持真性,明心见性,真性常在,真我常存。
四、说完修,再谈一点行

行是实证实修,包括行为、行动、德行操守等。不仅要学修并进,更要率先垂范,行不言之教,才能感动教化他人。
祖师们已经总结出精辟全面的道法理论、教理教义,为后辈指明了修行方向和道路。有了信仰和功德基础,就要身体力行,把信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道无处不在,修行人要自觉自悟、讲经说法、治病救人、弘法印经等等。功德无大小,起心动念皆由心造。
以历代祖师为榜样,以戒为师,以律为范。关键在于行,奉之、敬之、效之、学之、修之、行之、持之、恒之。天道酬勤!
大道无为心亦空,不着执念气相融。
清静忘我得自在,逍遥脱俗妙无穷。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