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
2025-08-13【祝贺】2025第五届“道教养生辟谷班”在白石山三清观圆满举办
2025-08-13【问道心得】道阻且长,行且将至
2025-08-122025年第五届辟谷养生班开展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活动
2025-08-12桂平市道教协会举办“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网络书画展(一)
2024-10-01修行感悟:人心如宽,事事皆美好!
2024-04-18道教八大神咒之一,威力最强!
2024-04-01广西贵港市道教协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
2024-03-21《黄帝内经》五大春季养生智慧:成吉人,养天相!
2022-03-16重人贵生、天人合一:谈道教养生的三条原则!
2022-02-23【问道白石山】 今日腊八,为何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2022-01-10今日冬至丨恭贺玉清圣境元始天尊降诞之辰,(附道医养生)
2021-12-21风水学:如何运用风水养好你家中的“鱼”?
2021-10-30办公室风水布局的六大禁忌!
2021-10-05木火土金水五行查询表(最全面)
2021-07-31如何用风水去调整运势
2021-07-30广西桂平市白石山三清观
穎川道人——陈应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就是说,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已经满足于”所得,而知止,则是“获取过程中”主动放弃。
人的贪欲是个无底洞,常常可见“得陇望蜀”的人。而能够“得陇”还拒绝“望蜀”,没有大胸怀绝对做不到。
《增广贤文》则将这个道理总结为两句易于传颂的警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说的是要有容易满足之心,不要一味索求、贪得无厌。《红楼梦》中“智通寺”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可谓震慑人心:“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幅对联写的不仅仅是贾府,也是世人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时但为时已晚。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止”是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
《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谓知止?《大学》中没有明说,但却给我们举出了例子:“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知止,即应当为其所应为,不为其所不应为。《周易》中有“艮”卦,讲的就是“止”的智慧。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
这就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知止的智慧,说的是要知道自己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做好自己分内应为的事,并且不要做出超越自己本分的事情。
懂得知足、知止,才是立身长久不败之道。
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